媒體、工作、朋友,話題裡充斥著衰退、無薪假、資遣、減少消費、預算縮減...的現況或是氛圍。和朋友見面的話語似乎也不適合用"在哪高就?"做為起頭,深怕對方一個不小心告訴你,我被遣散了之類的尷尬對話。
然而我最近不斷聽到朋友提到XXX公司要發表遣散人員名單;對門鄰居在某大資訊公司上班也被裁撤;同樣是保母帶的小孩的某個媽媽在銀行上班也沒了工作,自己在家帶小孩(若是可以轉換心情,想說可以自己陪小孩的話就還好)。根據統計,最近做試管嬰兒的夫妻也減少了,龐大的養育支出竟也勝過傳宗接代的意念。尤有甚者,不小心懷了孩子的,都要上婦產科去處理掉。這種種現象讓我有一種人類即將滅亡的想像。我絕對相信,三O年代或是四O年代的一般民眾,收入與支出並不會比現在好到哪裡去,但是有過得這麼苦嗎?是因為我們過慣了物質享樂的日子,無法下調對生活的期望值?還是被這種氣氛給感染,自己就先恐嚇起自己來?我們是否已經習慣了現有的生活模式,看首輪電影、吃好的餐廳、穿名牌衣服、搭小黃,和朋友相聚就一定事聚餐、下午茶、KTV...?
話說自己,百貨公司周年慶,我真的什麼都沒有消費,泰半也是因為自己家裡的衣櫥、鞋櫃、化妝品...獲都囤積到可以用上一輩子的感覺,在需求和欲求之間,後者已經被淡化到幾乎不存在的地步。而且,當生活的重心放在"人"和"關係"的經營與互動上的時候,物質上的關注力就相對減少很多很多。(但不免想起自己在資訊展敗了一個MP3,羞~)
前天晚上和某廣告公司的大頭頭聚會,席間提到大環境的不景氣下,百業蕭條,比起去年同期,大家都是下跌20%, 30%, 40%,車市就是最慘烈的產業。但是也有逆勢不跌反漲的,就是"啤酒"。因為開心的時候來上一杯又一杯慶祝,低落時,藉由酒精來紓解。所以某外商品牌的啤酒硬是成長了20%,一枝獨秀。做為小人物,唯一可以駕馭的就是杯中的情緒,是悲是樂,喝下去就對了,管世界大局怎麼變化,乾了,睡了,明天再來想吧!!